螺髻,彝语为“安哈波”,意为五百里山峰。其主峰海拔4359米,因形似美女之螺形发髻,故名螺髻山。地史上,位于川滇隆起带中段,它处亚热带,由于高差悬殊,植物分带明显,种类繁多,从南亚热带植物至寒温带植物均有分布,森林覆盖率高,可称“天然植物园”“天然药库”。螺髻山林幽壑深,重峦叠嶂、深岩巨壑、壁立千仞,怪石嶙峋…四季野芳发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阴。泉水淙淙,长流不息……属250万年前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保存完好的地区,是“世界级古冰川公园”。自古有“西子浓妆,峨眉淡沫,螺髻天生”之美誉,其中以七十二峰、三十六天池、万亩杜鹃花海、温泉瀑布、古冰川遗迹,构成“螺髻五绝”。是一个融“庐山、华山、黄山、张家界、九寨沟”之“古、险、奇、峻、幽”的大型高山旅游区。
唐代南诏王自称景庄皇帝,曾在南端主峰建有螺髻寺,极盛时期僧众多达3000余人!由于地势高寒,在邛海南端,今大石乡背后山腰处建有小螺髻寺,作为寺僧过冬住所。另外尚有祖师洞、青龙洞、观音洞、佛光洞、宗林寺等景点。登山可望云海、日出、雪山之胜景,在佛光洞,晴日还可见“佛光”。宗林寺旁有一座汉白玉砌成的塔式和尚坟碑,上刻有:“开建紫遗山,周围一千二十二百八十里,一围三十六外,杨板七百外,开梆三千三百处,吃斋历程浩大。内有著名胜境一十八顶、五坪、十二佛祠、一百零八景,千峰耸翠,万派环宗,地形结就,佛绕尾卢,清风雅丽,树木簇拥,飘飘然,仙境气象,诚一小西天也!赞曰:仙境生就仙”。
螺髻山重峦叠嶂,气势磅礴,有的深崖巨壑,壁立千仞;有的玲珑剔透,深秀挺拔;有的怪石嶙峋,妙趣横生;有的形同石笋、驼峰、玉女、仙童千姿百态,蔚为奇观。在玉峰岩、青宝山等处,气象万千、瞬息即变:时而白云如海上潮,波澜壮阔;时而雾散平铺,日光照射,彩霞万端;时而阴云密布,一飘而过。恰如30年代曾登螺髻山的朱偰教授所描绘的:“大地茫昧之中,河山若隐若现,不复知此身在何处,更不识其为天上人间。”在朱教授所著《螺髻山探胜记》文中(原载《东方杂志》),特别提到螺髻山绝顶:“由天池直上,可五、六时,一峰高耸,即螺髻山绝顶。时青天开朗,万里无云,而出石精美,上下交辉,晶光满目,赔礼道歉则尽水晶石池”。
螺髻山不仅奇峰如林,还有神奇的海子、密布的冷杉、争艳的杜鹃、再加上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气象景观,构成了全国罕见的高山奇观。